新型態基金席捲市場已有一段時間,而這些基金所運用的「新興」策略實則大同小異。加密貨幣的「多元策略」風靡一時,從紐澤西、新加坡,到瑞士楚格(Zug),相關基金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甚至促使對沖基金研究機構(Hedge Fund Research)在沉寂多時後首次發表新策略指數。該市場的高變動性使加密貨幣顯得魅力無窮。從基本的直接押注到跨市套利;從加密貨幣的實際波動率交易到典型的現貨/期貨價差,財富似乎俯拾即是。若再加入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與創投基金,整體市場無疑是一塊前所未見的對沖基金樂土。
然而,在你衝動辭職、貿然投入這股熱潮前,最好先了解以下多數人並未了解的殘酷事實。首先,本文並無否定比特幣價值之意。儘管比特幣並無實體存在,但對沖基金以萬物皆可交易的特性著稱,只要有利可圖,從香蕉到五花肉都可以成為交易標的。根據我們的拙見,加密貨幣的最大風險並非貨幣本身,而在於交易生態環境不夠成熟。在一些人忙著解釋這正是對沖基金的獲利來源前,我們需要先澄清一件事:比特幣可能是唯一有「合理」監管與結算系統的加密貨幣,且絕大多數的交易皆有其風險,都可能在無預警的情況下,一夜之間停止交易或價值銳減。
在此背景下,市場上任何對放空機制的承諾也只能在可為之處盡力而為,真正的套利交易卻窒礙難行,即使是「流動性」(liquidity)與「規模」(capacity)這兩種受歡迎的風險測量指標也無濟於事。一名商品市場經驗豐富的交易員認為,在該市場中,真正市場中立套利型基金的實際規模可能不超過10美元,這個數目在今天連一個亞洲地區不起眼的小型辦公室都無法滿足。長遠來看,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新推出的相關期貨也許有所助益,但目前主要仍侷限於流動性有限的單向交易。
加密貨幣策略在理論上十分出色,實際上卻僅是一種不錯的古老模式押注行為,和購買樂透彩券相去不遠。若一位風險偏好者願意為潛在的翻倍收益,承擔失去一切的風險,就放膽去抓住這個「機會」吧!總歸而言,這項交易的風險與收益並不對稱。從專業投資人的角度來說,確實應深入了解加密貨幣,但要投入此市場尚嫌過早。
如想為下一代的未來投資,金幣和鑽石也許仍是比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