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email

亞盟專論:消費信貸善用金融科技提高全面透明度

連續幾周討論與消費信貸投資的特性後, 筆者發現周邊的專業投資者其實都關注相關的投資機會與資產, 但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除了資產特性以及收益率外,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 就是透明度。鑑於市場瞬息萬變,投資者對資產的透明度和更新速度要求愈來愈高,但傳統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服務水平與投資者的期望仍有明顯落差。美國消費信貸佐以金融科技可以即時提供基本資料以及組合內每項投資項目狀況的即時更新。

不論你是退休基金的顧問或個人投資者,當投資基金時,總會發覺其基本資料,如十大持股,資產配置策略,行業比重,地區比重,只能每月甚至每季才更新一次。以持股而言,只有十大持股才有資料,因為分散風險需要,它們一般佔總資產比重的40%至60%,但其餘的持股分佈和比重卻不得而知,必須要等到中期或全年業績報告,才能知悉通盤細節。這樣低的透明度及滯後的更新速度。

試想想,當投資者向銀行分行經理查詢地緣政局升溫對一支新興市場基金的影響,銀行經理要向銀行內2至3個部門轉接提問,之後再向有關基金公司反映,查詢過程要好幾天; 到取得答案時,形勢已變。

市場平穩時,低透明度對投資者的影響還少。當波動時,缺乏透明度對投資者的衝擊極其猛烈,記憶尤深就是2008至2009年的金融海嘯時造成的沉重損失。低透明度妨礙投資者適時了解市場變化對投資產品的影響。以次按產品為例,金融海嘯前為數達3萬億美元與次按有關的結構金融產品獲得信貸評級機構所頒發的3 A評級。當時金融機構未能提供即時的資料更新,投資者就唯有信靠這最高評級。但經風暴洗禮後,在2010年這些產品因為壞賬及部分未有記錄收入來源,被下調至“垃圾”評級; 虧損及撇帳愈5千億美元。經此一役,投資者了解到親自即時評估基本因素的變化最為重要,而信貸評級僅作參考。

金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現時更能以低廉的數碼化科技提供全方位、平台化的即時更新資訊,從而達到全面的透明度。資訊就是力量的當今投資環境,高透明度的資訊才能幫助投資者即時作出適合其自身風險特性的決定。

而美國消費信貸正好就是利用金融科技來提供全方位的透明度。譬如一位投資者投放100萬美元在消費信貸的投資組合,他可以通過流動應用程式,在手機查看組合內的所有貸款項目,及每宗貸款的詳細資料如結欠金額、年利率、每月償還的本金和利息、下期還款金額、借款人所住的州份、職業、年收入、FICO評分、拖欠率和記錄及預測未來三個月的還款情況。基本上,透明度能穿透每宗貸款。由於私隱原因,唯一不公開的就是貸款者的姓名。即使有拖欠情況出現,投資者亦可即時評估對整體借貸組合的影響。

長遠來看,金融科技拓展的流動應用程式將會成為投資市場的服務大趨勢。筆者相信傳統金融機構在未來十年亦會進一步,以金融科技精簡其臃腫的部門架構及加強投資產品的透明度。從投資角度而言,透明度有助提升市場效率,而投資資訊的披露亦變得更對稱及公平,這有助投資者取得全方位的資訊並作適時的投資決定。

分享這篇文章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