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於Smart智富月刊241期)
採訪:朱紀中 整理:許家綸
全球股市多在高點,此時該如何選擇投資標的?擅長金融科技(FinTech)、推出亞洲第1個FinTech資產管理平台的亞盟金融(FinEX Asia,簡稱亞盟)聯合創辦人林彥君指出,對有一定資產規模的投資人而言,現階段將私募股權納入投資組合,將布局股權投資階段提前,可以期待6年賺取4倍報酬的機會。
一般投資人該如何投資私募股權?又有什麼投資機會與風險呢?《Smart智富》月刊社長朱紀中特邀林彥君展開對談(本期為對談系列最終篇):
小米案報酬率亮眼
成功打消投資人疑慮
《Smart智富》月刊社長朱紀中(以下簡稱「朱」):亞盟今年經手小米的私募股權投資案,當時會擔心小米無法順利賣到好價錢嗎?
亞盟金融聯合創辦人林彥君(以下簡稱「林」):小米對亞盟而言是很簡單的私募股權投資案,唯一難題是股票上市前八卦和市場雜音較多,使得投資人較沒信心,一直疑慮是否真的可以賺到預設的上市後20%∼25%報酬率。但我們跟別人不同的是,投資人雖多,卻能齊進齊出,不到1個月賺了25%的報酬率,即使扣掉費用仍有雙位數報酬率。
朱:私募股權的預期報酬率與投資期間有多長?
林:海外私募股權投資期間多半有A、B、C、D四輪募資,約每2年就有一輪募資,最多到D輪後就要準備上市。歐美資金多半投資A∼C輪,是因為預期新創公司要發展到可以上市的規模,需要7∼10年,但每年有一定的內部報酬率(IRR)目標;同時也發展出不同退場機制,例如被大型公司購併或透過股權轉讓到次級市場交易。
至於亞洲資金的投資容忍年期約3∼6年,因此多是B∼C輪之後進場。此時投資標的多半已具備營銷模式,只是還沒開始賺錢。
亞盟過去投資過的包含負責做學生貸款平台的美國公司Credible Labs(CRD.ASX),投資2年半後,去年已在澳洲上市;再來就是小米集團(1810.HK),7月在香港上市,平均散布在B輪至掛牌上市前進場。
至於私募股權的投資成功機率,在亞洲投資100家公司,約有40%的成功率,60家公司投資失敗是正常的,可存活的40家則要能夠為當初整個投資金額創造每年平均25%∼30%的IRR,也就是說,6年可以賺約4倍報酬率!美國的私募股權因為接近初創投資,成功率約15%,也就是投資100家公司,85家失敗是正常的,但投資金額多半都很小,所以要求投資7∼10年的IRR報酬率要能拉高到40%∼60%。
資金條件不設限
有效提高投資穩定度
朱:你觀察亞洲的私募股權投資人常有什麼樣的迷思?
林:亞洲或台灣投資人在投資私募股權時,比較喜歡流動性好,且穩賺不賠或獲利機率很高的標的,所以喜歡看大型與知名度高的案子,但也會碰到2個狀況:第1,投資者眾,不一定能拿到投資額度;第2,估值過高,投資風險相對提高。台灣人對「獨角獸公司」(指估值逾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的迷思,是要等它變成海外獨角獸才要投資,但其實應該在還沒變成獨角獸前就要進去投資,例如亞盟在京東物流A輪時就開始投資。
朱:現在全球股市多半在高點,適合做私募股權投資嗎?
林:在這個時點,把私募股權納入投資組合非常合適,但前提是要能接受私募股權的風險,不能期待今天買、明天就獲利了結,如果是想賺到公司早期較高的成長與獲利,這種早期介入股權投資的方式,才能更加受益於公司成長呈現在公司價值上的投資收益,畢竟股權投資的本質不變。
至於亞盟的功能,是協助投資人把資金分散到數個不同標的,降低對個別投資案的曝險,也幫助現在或未來的流動性管理,且能降低投資門檻。
朱:私募股權投資的流動性不佳,要如何有序的管理?
林:亞盟創造一個私募股權投資的交易平台,不單只是仲介,更多的是投資管理。首先,我們對手中每一個投資項目流動性管理都很清楚,而且買賣股票、要賺多少,亞盟都事先規畫好,例如小米私募股權投資案就是這樣帶進又帶出;其次,在找投資人加入時,也讓金額大小分散,讓多一些投資人參與,不會因為資金較小就無法投資。
事實上,亞盟寧可投資人的金額比較低,例如25萬美元、50萬美元,這樣投資3∼5年的容忍度與穩定度會較高,對高資產者而言風險可以更分散。
朱:私募股權投資的最大風險為何?
林:最大風險就是公司經營不下去或倒閉。現在投資私募股權要擔心的是好公司不好找,畢竟要看的是公司未來3∼5年後的價值,而非現在的股市波動。因此市場目前狀況不會影響到亞盟投資的公司與投資決策,影響的是未來報酬率會是3倍或5倍的高低差別。
翁挺耀攝
私募股權投資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