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email

金融科技:金融服務業的新DNA

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正席捲而來,帶給傳統銀行與投資業如同電商對零售業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促使金融業尋求轉型以因應新挑戰。最近新加坡金融科技節(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SFF)有本新書問世:《金融科技:金融服務業的新DNA》(暫譯,Fintech: The New DNA of Financial Services)便深入介紹金融科技各面向的發展、及金融科技對金融業的影響,直白地分析了金融業各部門未來幾年的可能發展。

新書《金融科技:金融服務業的新DNA》深入著墨

本書作者古柏塔(Pranay Gupta)與譚曼蒂(音譯,T. Mandy Tham)都深度涉入金融科技業,古柏塔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資產管理研究與投資中心客座研究員,譚曼蒂則是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金融學(教育)助理教授。亞盟金融(FinEx Asia)很榮幸獲邀參與本書的「線上信貸(online marketplace lending)」章節,亞盟金融作為首家對接亞洲投資人投資美國消費信貸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對線上信貸事業發展主要市場的狀況以及優缺有長足的研究,常提供對線上信貸平台技術要求挑戰的洞見,並分析線上信貸產業的潛在風險與機會。

1067602268423065600.jpg

AI與資料採礦正帶來革命性影響

我們深入探討線上市場信貸的蓬勃發展,比較美國和中國的線上信貸平台發展與環境。線上放款平台採用AI與資料採礦(data mining)技術又特別重要,因為這些發展已在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造成革命性的影響。我們也比較美國與中國線上信貸平台在爭取新消費者與區隔消費者的策略差異,更說明美國與中國這些平台的壞帳與資金成本情況、以及未來發展的機會和挑戰。

本質上而言,線上信貸是指線上業者提供的貸款,而非傳統銀行提供的貸款。線上信貸經營模式的核心是以中心化且運用電腦程式運作的方式,取代傳統實體分行的人工作業,完成信貸批准與信用評分。設立這類平台有四個必備條件:借款者數據、過去的違約率、風險架構、及機器學習平台。具備這四個基石後,開發階段主要包含三個過程:把企業個案轉化為數據模型、用演算法從數據裡找出模式型態、再運用至平台上並重複這個過程。

強勁現金流、具流動性受機構法人認可

隨著產業發展漸趨成熟,線上信貸開始贏得機構法人的認可,銀行和機構投資人開始以富裕個人的角色提供貸款,銀行業是受到現金流強勁、又能避開承銷債務與付息等相關成本的因素所吸引,機構投資人則是看中這類資產組合的到期天數較短,能提供流動性,信用利差又較大。

之後,市場對這種資產的興趣愈來愈濃厚,信評機構最近對這些證券投資開出綠燈,這些貸款的證券化讓更多投資人能夠投資。不只放款人變多了,就連過去都向傳統銀行貸款的借款人,例如中小企業和學貸申請者,都被這類平台的便利與效率所吸引,而且線上信貸平台的風險評分與防範詐欺能力都提高,也更有信心放款給這些新的借款人。

美國線上信貸產業正大規模成長,中國線上信貸平台也因個人銀行帳戶數量多、講求線上服務而快速成長,但這兩國線上信貸平台在爭取新消費者與區隔消費者的策略、及壞帳情況與資金成本的具體操作仍有差異。美國線上信貸平台主要瞄準信用品質為優質(prime)與次級(sub-prime)的借款人,中國平台的客戶背景則較多元,例如一些平台偏重吸引信用紀錄不多或完全沒信用紀錄的年輕借款人。美國平台主要透過直接郵寄贏得新客戶,中國則主要透過線上吸引新客戶。

挑戰:數據來源與用途受限機會:成長潛力龐大

儘管線上信貸產業近來強勁成長,但也面臨挑戰,主要風險之一就是數據來源與用途有限,因為民眾對資料遭濫用高度警戒,讓業者只能取得有限的數據,難以建立更精確的借款人風險模型,且線上信貸平台很容易受經濟景氣循環的影響。

然而,其中也存在機會。規模的重要性將帶動線上信貸產業掀起整併潮,以觸及更多新的借款人(包括中小企業等),並拓展到貿易融資領域,且線上信貸迄今主要都在美國與中國等市場迅速發展,開發中亞洲的其他地區仍蘊藏龐大的成長機會。

這本書提供金融科技在各個不同金融服務項下最完整的介紹,,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貢獻讓大家對市場以及資產有更多的了解。

分享這篇文章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