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亞盟金融撰文,刊載於亞洲私人銀行Asian Private Banker 網站)
剛踏入2019年,便有各種不利因素令市場飽受威脅,更顯動盪。美國政府有史以來歷時最長的停擺,損害了市民生計和削弱了市場信心;英國脫歐程序遇上重重難關,但也蹣跚地踏入最後階段,由此而來的不明朗因素亦波及整個歐洲;歐洲強國德國正受工業生產疲弱的問題困擾;中國亦繼續身陷與美國的持久貿易戰中,導致出口下跌。
艱難的2018年方才過去,上述的問題便迎面而來,對投資者來說可謂舉步為艱。根據FinEX的研究,2018年大約有85%資產類別錄得虧損:當中股票市場受到最嚴重打擊,標準普爾500指數和德國DAX指數分別下挫了4.39%和18.26%;香港股市下跌了10.55%,而中國股市的跌幅則達22.74%。債券市場的表現同樣欠佳,與此同時,全球的公司債券指數均告下滑。市場中只有避險資產能倖免,然而這些資產亦只錄得僅約2%的收益率。
2018年當地貨幣收益回報(%)
來源:亞盟金融投資有限公司
這些艱難時勢對財富帶來了什麼影響?根據凱捷的《2017年亞太區財富報告》及《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截至2018年6月,亞太地區(除日本)的高淨值人士分別將17%的投資金額投放於固定收益及10% 於股市中,換言之他們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投資金額已受到股票和債券的不斷下跌拖累。簡而言之,2018年的投資環境不利於投資者累積個人財富。
現金並非永遠至上
在市場波動和充斥不利因素的情況下,手持現金似乎是最適當的做法。因此,截至2018年6月,亞太區(除日本)的高淨值人士將26%的投資金額撥作為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然而,潛在通脹加上利率上升的環境,令現金的相對價值下降。
當市場處於動盪期時,收益不足成為了每個投資者注定要面對的新常態,因而產生了一個問題:市場還有其他投資選擇嗎?
2008年金融危機的教訓
這是一條非常重要卻很難回答的問題:投資者可否在當前的形勢下逆流而上,並在低波動以及與其他市場僅有輕微甚至零相關的情況下,獲得穩定且可預測的回報?下圖顯示了大型銀行如何渡過2008年金融危機,我們可從它們藉以度過難關和繼續發展的投資策略,領悟到一些寶貴的投資學問。
1995年至2016年的信用卡表現(%)
來源:聯邦儲備委員會
美國消費者信貸是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一項主要資產類別,市場已證明它能穩定地提供良好的價值。即使在美國經濟最低迷的時期,消費者信貸亦能為美國各大銀行帶來正面回報。
相比起傳統固定收益投資工具,消費者信貸的好處相當重要。它與其他資產類別的相關程度較低,但與聯邦基金利率有正相關的關係(見下圖)。
考慮到債券市場往往會審慎地反映利率上升的情況,消費者信貸與聯邦基金利率的相互關係似乎與想像中有出入。然而,形成這種相互關係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商業借貸和債券一般為固定利率的投資工具,並在到期時一次過償還本金。換言之它們會重新定價以配合當前的發行情況。
不過,消費者信貸需每月攤還,亦即每月需繳付的款項主要包括本金和利息。而這份償還了的本金,可用來再投資於能產生較高利率的新消費者信貸中。
美國信用卡利率、聯邦基金利率及國債(%)
來源:彭博
消費者在借款意願方面往往不太受利率上升所影響,而穩健的市場基本因素一般亦代表良好的就業情況和較低的違約比率。我們有證據準確地證明這個理論。
Orchard美國消費者市場信貸指數(見下表)在過去十年充分證明了淨值穩定地上升,顯示消費者信貸資產類別一直以來都能在低波動性之下帶來回報的獨特性。
Orchard美國消費者市場借貸指數
來源:彭博
當85%資產類別「見紅」時,只有六項資產類別能在頂尖和穩定的表現下帶來回報。
當市況不穩時,有能力帶來穩定回報的投資經理自然突圍而出。然而,根據一般建議,投資者應在此時將資產撥作現金或分配至其他安全港中,這雖能避免市場波動的風險,但同時會錯過投資回報。
換言之,穩定回報和波動性對投資者來說是魚與熊掌的選擇,永遠不能兩者兼得。過去兩年已有越來越多投資者尋求其他投資方法,而開拓不同資產類別的領域,或許是投資者在目前進退兩難的困境下最好的解決辦法。
經歷過經濟最艱難時期的洗禮,美國消費者信貸已證明它是一種能在充滿挑戰的投資環境中,持續帶來正面回報的可靠投資工具。投資者不妨多留意這種資產,如能對這種最為可靠,且大型銀行不論市況好壞都持有的投資工具多加認識,相信對他們百利而無一害。
閱讀亞洲私人銀行Asian Private Banker網站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