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email

亞盟專論:美國消費信貸 相對物業按揭的投資特點

本欄上期談及美國消費信貸作為另類投資的優勢,諸如受利息影響較低、資產價格穩定、孳息率較高,引起不少讀者的興趣,許多人紛紛表示其實他們過往皆有投資貸款產品的經驗,其中又以物業按揭類產品居多。所以,筆者現進一步闡明消費信貸相對其他信貸類別,例如物業信貸,的投資特點。

港人熟識的物業按揭,因其房地產抵押的特性所以俗稱為磚頭。基於過去十年的低息環境,香港、中國和美國的房地產價格猛升。投資者一般的錯覺是,有房地產抵押的貸款比無資產抵押的為佳。但從歷史來看,不少金融危機卻往往是由房地產過度槓桿所造成。

這是由於物業按揭每宗金額動輒幾百萬至及幾千萬港元,故此貸款組合的集中風險亦相應提高。同時物業按揭亦牽涉多個中介團體,因而增加成本和營運風險。

物業按揭需要第三方估價來進行交易,估價的透明度在地少樓多的香港相當高。但在美國、澳洲、日本等地方遼闊的國家,其透明度卻較為低。以投資者耳熟能詳的美國次按風暴為例,當爆發後,銀行界對有不少房產貸款因樓價下跌而追收按揭成數的差額,甚至整筆貸款,但當其時才發覺訂立貸款合約的房產與實物房產不符,引起訴訟。

不少投資者或金融機構過度看重房產實物的貸款價值,而忽略深入了解借款人的背景、誠信和還款能力等。這種掉以輕心的態度頗為常見,而美國的市場就傾向集中在某些所謂房地產熱的城市。其後房地產價格出現調整,因集中度高對銀行造成呆、壞賬問題。

投資者記憶猶新的 香港1997年至2003年的地產泡沫爆破 ,中原城市指數(香港地產價格)下滑約七成 ,資產價值不足以抵消跌幅,造成銀主盤處處皆是。而美國2008年與地產關連的次按危機所亦造成嚴重債務問題,之後更觸發全球金融海嘯。

至於美國消費信貸的特徵是,每宗金額約為3,000至20,000美元不等,故此即使個別貸款出現拖欠問題,對投資整體貸款組合的衝擊也較細,意味集中風險較細,從而有效分散風險;受影響的幅度明顯低於物業按揭貸款組合。

從數據看,美國消費貸款的拖欠率過去30年介乎於2%(2015年4至5月)至4.9%(金融海嘯期間的2009年4月)之間,去年10月初為2.24%。而美國住宅物業抵押貸款拖欠率於金融海嘯後的2010年第一季曾攀升至11.53%, 去年第三季為3.63%。較低的拖欠率說明消費貸款能經得起金融危機的考驗,但與次按相關的住宅物業抵押貸款則受到嚴重衝擊。

由於消費信貸通常沒有資產抵押的保障,審批貸款或投資時,金融機構特別關注借款人的背景、誠信、工作、還款能力等。若有貸款拖欠問題出現,因為貸款金額及貸款特性,消費信貸一般需時較短就可追回貸款,但物業信貸則要頗長時間,並可能動用費用高昂的法律途徑。出現週轉問題時,借款人一般的心態是先償還消費信貸,因其金額較物業按揭較細及利息較高;而物業按揭因恃著磚頭抵押,並不急於還款;即使有心還款,也要需時籌措。因此,對消費信貸的投資者來說,相對風險更加可能減低。

總結而言,美國消費信貸相對物業按揭各具投資特點,而消費信貸在分散風險、低拖欠率、高利息及回報等各方面,備受投資者稱許。本欄於日後的篇幅與讀者談談,如何善用人工智能挑選優質貸款及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於管理消費信貸組合等專題。

分享這篇文章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