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email

疫情何時結束?你該如何超前投資?

所有有關一個國家何時重新開放的問題,終可歸納成一個:何時能進行充分的病毒檢測讓政府安心解除封鎖。正如所有有關病毒的問題-如致死率多高,有多少人已感染卻渾然不知-唯有透過更多的檢測始能回答。”- 美國暢銷書籍作家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以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近期成為舉世關注焦點。全世界都在尋找疫情何時結束的訊號。當大家極力於黑暗中尋找曙光,我們認為應該聚焦於二個對復甦規模和速度有著重大影響的因素:

  1. 健康醫療體系從今爾後的因應情況,以及
  2. 政府對於經濟救援是否已做出充分回應

維持社交距離阻止了病毒的傳播,但同時也對經濟成長造成傷害。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曲線趨向平緩,所付出的代價是經濟因封鎖而暫停。歐洲幾個初期疫情慘重的國家,透過嚴格實施社交距離所展現的疫情趨緩效果,成為美國有力的學習對象。

每日確診病例數(5天移動平均值)

資料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CSSE),截至2020420

正如我們在之前的文章所討論,居家限令在美國與不同國家帶來的第一波經濟影響,是造成商家與企業停業,因此未來的經濟表現將大幅繫於商家與企業能多快恢復正常營運。此情形亦牽動著第二波潛在衝擊是否發生,也就是能否避免”好的商業活動”(即未受疫情影響正常營運業者)遭到”壞的商業活動”(即受疫情影響企業與商家)所拖累。

商業活動何時恢復正常營運,有很大程度取決於醫療體系能多快速且有效的應對疫情。儘管我們並不認為經濟風險與健康風險是二選一的難題,但經濟何時解除封鎖確實與醫療作為息息相關。

此次疫情的大流行堪稱前所未見,不過流行病的傳播終究有其極限。在等待政府宣布何時讓商店與學校重新開放之際,我們也期盼疫苗儘速上市、確診者持續受到控制以減緩病毒的傳播。

資料來源:Worldometers @ Statista 2020,截至2020421

我們需要理解社會對於重新開放商業活動的需求是確切存在的。維持日常生活基本所需的運作是急需恢復正常的,這些服務包含醫療、食品供應、交通運輸與人員傳遞等。各國政府已將恢復基本生活列為重要事項,也清楚意識到商業活動何時重新開放與疫苗進展,以及是否具備能將確診者與未確診者有效區隔的能力,有著高度相關。

最近一個月每週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急劇上升,目前約有2200萬人失去工作,這大約相當於2009年金融危機後所創造的90%工作崗位在這個月中喪失,轉換成總體失業率達17%,而市場則預測為20-25%。

美國每周初請失業金人數(單位:千人,經季節性調整)

資料來源:美國勞工部

但是,我們並未看到市場反應激烈。相反地,市場的表現卻跟受疫情拖累表現較差的總體數據背道而馳。

原因?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假設與期望,市場對於研發中的疫苗,以及對社會大眾進行普篩可行性大為提高的發展充滿期待。儘管美國確診案例達到高峰的趨勢尚不明顯,市場卻對疫情有朝一日終會結束充滿高度信心。

我們能多快回到疫情大流行之前呢?

從普華永道針對美國CFO進行的商業信心調查可見端倪。我們在前一篇文章中已提出疫情過後約有50%的人能重回工作崗位的看法。此調查呼應顯示約61%的企業認為能回到疫情前的營運。

資料來源:普華永道美國CFO商業信心調查,受訪人數313人,截至 202048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並非所有活動皆能正常如往昔。有些企業暫時無法有任何產出,有些企業則因為缺乏持續性的資金執行業務而需要放棄重組。企業面臨的真實情況當然也會反應在勞動市場上。當人們能重返勞動市場時,將分成三大類:

•回到原來工作崗位者,

•尋找新的工作者,以及

•永久退出就業市場者。

這三大類型勞工在勞動市場所佔的比例,將是降低當前失業率急遽上升的重要關鍵,而其比例的多寡則取決於健康醫療體系對疫情的應對,以及聯準會對於當下惡劣的經濟情勢是否做出充分的反應。

聯準會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種種力挺實體經濟舉措的規模與速度令人激賞。《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簡稱「CARES法案」),將讓聯邦政府2兆美元資金於6周內馳援。不到5周的時間裡,聯準會已增加超過2兆美元貸款,其中包括提供給消費者與中小企業的直接貸款。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膨脹至4兆美元,且不排除未來若有需要將持續增加。這次聯準會採取迥異於過往衰退時的作法,搶先在任何嚴重危機發生之前即採取預防性措施。

我們認為美國在未來3-4週內逐步重新開放經濟的機會很高,屆時我們將能更清楚的看到企業與消費者在後疫情時代的行為。那時候,也是優質資產價值獲得彰顯之時,讓大家更充分理解現金減損投資組合價值,但固定收益資產能提高投資組合價值的事實。

誠如我們向來所述,病毒的影響極其有限,反倒是人類如何應對疫情危機才是不確定因素的來源。企業、個人、機構所採取的自我保護措施對經濟復甦產生重大影響,但是,我們終將迎接復甦到來的那一天。

2000年-2021年美國GDP表現和IMF預測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分享這篇文章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email